|
|
|
 |
|
有關韓愈的成語
|
|
白白朱朱 讀音: bái bái zhū zhū 釋義: 朱:正紅色。白的白,紅的紅。指色彩各異的花木 出處: 唐·韓愈《感春三首》詩:“晨游百花林,朱朱兼白白!
白發蒼蒼 讀音: bái fà cāng cāng 釋義: 蒼蒼:灰白色。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出處: 唐·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年未四十,而視茫茫,白發蒼蒼,而齒牙搖動!
變化不測 讀音: biàn huà bù cè 釋義: 測:測量,估計。變化無常,無法預料 出處: 唐·韓愈《殿中少監馬君墓志》:“當是時,見王于北亭,猶高山深林巨谷,龍虎變化不測!
剝膚椎髓 讀音: bō fū chuí suǐ 釋義: 剝:剝去;膚:皮膚;椎:捶擊。剝人皮膚,敲人骨髓。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出處: 唐·韓愈《鄆州溪堂詩》序:“而公承死亡之后,掇拾之余,剝膚椎髓,公私掃地赤立!
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 讀音: bù sāi bù liú,bù zhǐ bù xíng 釋義: 塞:堵塞;止:停止。比喻只有破除舊的、錯誤的東西,才能建立新的、正確的東西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然則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,人其人,火其書,廬其居!
才高氣清 讀音: cái gāo qì qīng 釋義: 才:才能;氣:氣質。指才調高雅,氣質清新 出處: 唐·韓愈《與孟東野書》:“足下才高氣清,行古道,處今世,無田而衣食!
陳言務去 讀音: chén yán wù qù 釋義: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。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出處: 唐·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“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
不可收拾 讀音: bù kě shōu shí 釋義: 收拾:整理。指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高閑上人序》:“泊與淡相遭,頹墮委靡,潰敗不可收拾!
不謀而同 讀音: bù móu ér tóng 釋義: 謀:商量。事先沒有商量,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處: 唐·韓愈《請上尊號表》:“考其所陳,中于義理,天人合愿,不謀而同!
草薙禽狝 讀音: cǎo tì qín xiǎn 釋義: 薙:除草;狝:殺戮。像割除野草,捕殺禽獸一般無所顧惜。比喻肆意屠戮,無所顧惜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鄭尚書序》:“至紛不可治,乃草薙而禽狝之,盡根株痛斷乃止!
大展宏圖 讀音: dà zhǎn hóng tú 釋義: 展:把卷畫打開,比喻實現;宏圖: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與計劃。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 出處: 唐·韓愈《為裴相公讓官表》:“啟中興之宏圖,當太平之昌歷!
光焰萬丈 讀音: guāng yàn wàn zhàng 釋義: 光焰:光輝。形容極其輝煌燦爛 出處: 唐·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!
鬼爛神焦 讀音: guǐ làn shén jiāo 釋義: 形容火災慘烈,眾多的人被燒死 出處: 唐·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!
俯首貼耳 讀音: fǔ shǒu tiē ěr 釋義: 俯首:低頭。低著頭,耷拉著耳朵。形容恭順服從,屈卑馴服的樣子 出處: 唐·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若俯首帖耳,搖尾而乞憐者,非我之志也!
鉤章棘句 讀音: gōu zhāng jí jù 釋義: 鉤:鉤;章:章節;棘:刺;句:字句。形容文辭艱澀或作文的艱苦 出處: 唐·韓愈《貞曜先生墓志銘》:“刃迎縷解,鉤章棘句,搯擢胃腎!
較短量長 讀音: 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 釋義: 指比較長短,評論優劣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較短量長,惟器是適者,宰相之方也!
酒食征逐 讀音: jiǔ shí zhēng zhú 釋義: 征:召喚;逐:追隨。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請吃喝玩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,酒食游戲相征逐,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!
俱收并蓄 讀音: jù shōu bìng xù 釋義: 不加區別,統統收納包容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!
跋前躓后 讀音: bá qián zhì hòu 釋義: 跋:踩;躓:被絆倒。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,向后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。比喻進退兩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昌黎集·進學解》:“然而公不見信于人,私不見助于友。跋前躓后,動輒得咎”。
百孔千瘡 讀音: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釋義: 比喻毛病很多,問題嚴重,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與孟尚書書》:“漢氏以來,群儒區區修補,百孔千瘡,隨亂隨失,其危如一發引千鈞,綿綿延延,浸以微滅!
擺袖卻金 讀音: bài xiù què jīn 釋義: 比喻為人廉潔,不受賄賂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順宗實錄》第五卷:“執誼為翰林學士,受財為人求科第,夏卿不應,乃探囊中金以內夏卿袖,夏卿……擺袖引身而去!
敗鼓之皮 讀音: bài gǔ zhī pí 釋義: 。浩婆f。破鼓皮可作藥材。比喻雖微賤,卻是有用的東西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!
備嘗辛苦 讀音: bèi cháng xīn kǔ 釋義: 備:盡、全。嘗:經歷。受盡了艱難困苦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順宗實錄》:“上常親執弓矢,率軍后先導衛,備嘗辛苦!
并為一談 讀音: bìng wéi yī tán 釋義: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,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!
伯道無兒 讀音: bó dào wú ér 釋義: 伯道:鄧伯道。舊時對他人無子的嘆息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》:“中郎有女能傳業,伯道無兒可保家!
補苴罅漏 讀音: bǔ jū xià lòu 釋義: 苴:鞋底的草墊;罅:縫隙。補好裂縫,堵住漏洞。比喻彌補事物的缺陷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觝排異端,攘斥佛老,補苴罅漏,張皇幽眇!
不得而知 讀音: bù dé ér zhī 釋義: 沒有辦法知道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!
不平則鳴 讀音: bù píng zé míng 釋義: 鳴:發出聲音,指有所抒發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!
不文不武 讀音: bù wén bù wǔ 釋義: 既不能文,又不能武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瀧吏》詩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國家不?得無虱其間,不文亦不武!
朝發夕至 讀音: zhāo fā xī zhì 釋義: 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。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方便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鱷魚文》:“潮之州,大海在其南……鱷魚朝發而夕至也!
朝齏暮鹽 讀音: zhāo jī mù yán 釋義: 齏:腌菜。早餐用腌菜下飯,晚飯蘸鹽進餐。形容飲食簡單,生活清苦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太學四年,朝齏暮鹽,惟我保汝,人皆汝嫌!
垂頭喪氣 讀音: chuí tóu sàng qì 釋義: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樣子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頭喪氣,上手稱謝!
踔厲風發 讀音: chuō lì fēng fā 釋義: 踔厲:精神振奮,言論縱橫;風發:象刮風一樣迅猛。形容精神振作,意氣奮發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議論證據今古,出入經史百子,踔厲風發,常率屈其座人!
刺刺不休 讀音: cì cì bù xiū 釋義: 刺刺:多話的樣子。形容說話嘮叨,沒完沒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殷員外序》:“出門惘惘,有離別可憐之色。持被入直三省,丁寧顧婢子,語刺刺不休!
大醇小疵 讀音: dà chún xiǎo cī 釋義: 醇:純正;疵:毛病。大體純正,而略有缺點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讀荀子》:“孟氏,醇乎醇者也;荀與楊,大醇而小疵!
大聲疾呼 讀音: dà shēng jí hū 釋義: 疾:快。大聲呼喊,引起人們注意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窮餓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聲而疾呼矣!
大書特書 讀音: dà shū tè shū 釋義: 書:寫。大寫特寫。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答元侍御書》:“而足下年尚強,嗣德有繼,將大書特書,屢書不一書而已也!
低首下心 讀音: dī shǒu xià xīn 釋義: 首:頭;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順從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刺史雖駑弱,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顛倒是非 讀音: diān dǎo shì fēi 釋義: 是:對;非:錯。把錯的說成對的,對的說成錯的。把是非弄顛倒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志銘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箋注紛羅,顛倒是非!
雕肝琢腎 讀音: diāo gān zhuó shèn 釋義: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贈崔立之評事》詩:“勸君韜養待征招,不用雕琢愁肝腎!
動輒得咎 讀音: dòng zhé dé jiù 釋義: 輒:即;咎:過失,罪責。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公不見信于人,私不見助于友,跋前躓后,動輒得咎!
蠹居棋處 讀音: dù jū qí chǔ 釋義: 比喻壞人深入社會,散布各處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孽臣奸隸,蠹居棋處,搖毒自防,外順內悖!
耳濡目染 讀音: ěr rǔ mù rǎn 釋義: 濡:沾濕;染:沾染。耳朵經常聽到,眼睛經?吹,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學以能!
粉白黛綠 讀音: fěn bái dài lǜ 釋義: 泛指女子的妝飾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飄輕裾,翳長袖,粉白黛綠者,列屋而閑居!
焚膏繼晷 讀音: fén gāo jì guǐ 釋義: 膏:油脂,指燈燭;繼:繼續,接替;晷:日光。點上油燈,接續日光。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焚膏油以繼晷,恒兀兀以窮年!
憤世嫉俗 讀音: fèn shì jí sú 釋義: 憤:憎惡,痛恨;嫉:仇恨,痛恨;世、俗:當時的社會狀況。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、憎惡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雜說》:“然吾觀于人,其能盡其性而不類于禽獸異物者,希矣。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?”
浮花浪蕊 讀音: fú huā làng ruǐ 釋義: 指尋常的花草。比喻輕浮的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杏花》詩:“浮花浪蕊鎮長有,才開還落瘴霧中!
刮垢磨光 讀音: guā gòu mó guāng 釋義: 刮去污垢,磨出光亮。比喻使事物重顯光輝。也比喻仔細琢磨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勸學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!
鉤玄提要 讀音: gōu xuán tí yào 釋義: 鉤:探索;玄:精微之處;提:舉出;要:綱要。探取精微,摘出綱要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!
掛一漏萬 讀音: guà yī lòu wàn 釋義: 掛:鉤取,這里指說到,提到;漏:遺漏。形容說得不全,遺漏很多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南山》詩:“團辭試提挈,掛一念萬漏!
光芒萬丈 讀音: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釋義: 形容光輝燦爛,照耀到遠方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!
含英咀華 讀音: hán yīng jǔ huá 釋義: 咀:細嚼,引伸為體味;英、華:這里指精華。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沈浸醲郁,含英咀華!
號寒啼饑 讀音: háo hán tí jī 釋義: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。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。
汗顏無地 讀音: hàn yán wú dì 釋義: 汗顏:臉上出汗。形容極其羞愧,無地自容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朝歸》詩:“服章豈不好,不與德相對,顧影聽其聲,赪顏汁漸背!
互通有無 讀音: hù tōng yǒu wú 釋義: 通:往來。拿出自己多余的東西給對方主,與之進行交換,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為之賈,以通其有無!
閎中肆外 讀音: hóng zhōng sì wài 釋義: 閎:博大;肆:奔放,淋漓盡致。指文章內容豐富,文筆又能盡量發揮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先生之于文,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!
黃童白叟 讀音: huáng tóng bái sǒu 釋義: 黃發兒童,白發老人。泛指老人與孩子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元和圣德》詩:“卿士庶人,黃童白叟,踴躍歡呀!
混為一談 讀音: hùn wéi yī tán 釋義: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,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!
駕輕就熟 讀音: jià qīng jiù shú 釋義: 駕輕車,走熟路。比喻對某事有經驗,很熟悉,做起來容易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為之先后也!
佶屈聱牙 讀音: jí qū áo yá 釋義: 佶屈:曲折;聱牙:不順口。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!
交口稱譽 讀音: jiāo kǒu chēng yù 釋義: 異口同聲地稱贊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諸公要人,爭欲令我出門下,交口薦譽之!
賤斂貴出 讀音: jiàn liǎn guì chū 釋義: 低價賣進,高價賣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王始政于溫,終政于襄,恒平物估,賊斂貴出!
兼收并蓄 讀音: jiān shōu bìng xù 釋義: 把不同內容、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,保存起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!
舉手之勞 讀音: jǔ shǒu zhī láo 釋義: 一舉手那樣的辛勞。形容輕而易舉,毫不費力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窮而運轉之,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!
舉手投足 讀音: jǔ shǒu tóu zú 釋義: 一抬手,一動腳。形容輕而易舉,毫不費力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窮而運轉之,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!
鸞飄鳳泊 讀音: luán piāo fèng bó 釋義: 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,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峋嶁山》詩:“科斗拳身薤倒披,鸞飄鳳泊拿虎螭!
夸多斗靡 讀音: kuā duō dòu mí 釋義: 原指寫文章以篇幅多、辭藻華麗夸耀爭勝,后也指比賽生動豪華奢侈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陳秀才彤序》:“讀書以為學,纘言以為文,非以夸多而斗靡也!
力挽狂瀾 讀音: lì wǎn kuáng lán 釋義: 比喻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障百川而東之,回狂瀾于既倒!
牢不可破 讀音: láo bù kě pò 釋義: 異常堅固,不可摧毀。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大官臆決唱聲,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,牢不可破!
落井下石 讀音: luò jǐng xià shí 釋義: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里,不伸手救他,反而推他下去,又扔下石頭。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一旦臨小利害,僅如毛發比,反眼若不相識,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!
老于世故 讀音: lǎo yú shì gù 釋義: 老:老練,富有經驗;世故:處世經驗。指對社會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閱歷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!
力盡筋疲 讀音: lì jìn jīn pí 釋義: 形容非常疲乏,一點力氣也沒有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雖時侵掠,小有所得,力盡筋疲,不償其費!
寥若晨星 讀音: liáo ruò chén xīng 釋義: 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。指為數極少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華山女》詩:“黃衣道士亦講說,座下寥落如明星!
面目可憎 讀音: miàn mù kě zēng 釋義: 面貌神情卑陋,使人看了厭惡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!
馬牛襟裾 讀音: mǎ niú jīn jū 釋義: 襟、裾:泛指人的衣服。馬、牛穿著人衣。比喻人不懂得禮節。也比喻衣冠禽獸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!
鸞翔鳳翥 讀音: luán xiáng fèng zhù 釋義: 翔:盤旋而飛;翥:高飛。比喻書法筆勢飛動舒展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鸞翔鳳翥眾仙下,珊瑚碧樹交枝柯。金繩鐵索鎖紐壯,古鼎躍水龍騰校!
馬前卒 讀音: mǎ qián zú 釋義: 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,F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一為馬前卒,鞭背生蟲蛆;一為公與相,潭潭府中居!
嘔心瀝血 讀音: ǒu xīn lì xuè 釋義: 嘔:吐;瀝:一滴一滴。比喻用盡心思。多形容為事業、工作、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歸彭城》詩:“刳肝以為紙,瀝血以書辭!
爬羅剔抉 讀音: pá luó tī jué 釋義: 爬羅:搜集;剔抉:篩選。指廣泛地搜羅,精細地選擇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”
冥頑不靈 讀音: míng wán bù líng 釋義: 冥頑:愚鈍無知;不靈:不聰明。形容愚昧無知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!
平分秋色 讀音: píng fēn qiū sè 釋義: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,不分上下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昌黎集·卷二·合江亭》詩:“窮秋感平分,新月憐半破!
牛溲馬勃 讀音: niú sōu mǎ bó 釋義: 牛溲:牛尿,一說車前草,利小便;馬勃:可治瘡。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,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為有用的物品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!
棄舊圖新 讀音: qì jiù tú xīn 釋義: 拋棄舊的,謀求新的。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,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昌黎集·上宰相書》第16卷:“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,求老農老圃而為師!
鋪張揚厲 讀音: pū zhāng yáng lì 釋義: 原指竭力鋪陳渲染,力求發揚光大。后多形容過分講究排場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鋪張對天之閎休,揚厲無前之偉跡!
蚍蜉撼樹 讀音: pí fú hàn shù 釋義: 螞蟻想搖動大樹。比喻自不量力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!
盤馬彎弓 讀音: pán mǎ wān gōng 釋義: 馳馬盤旋,張弓要射。形容擺開架勢,準備作戰。后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,實際上并不立即行動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雉帶箭》詩:“將軍欲以巧伏人,盤馬彎弓惜不發!
輕車熟路 讀音: qīng chē shú lù 釋義: 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。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駟馬駕輕車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為之先后也!
群雌粥粥 讀音: qún cí yù yù 釋義: 原形容鳥兒相和而鳴。后形容在場的婦女眾多,聲音嘈雜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琴操·雉朝飛》:“當東而西,當啄而飛。隨飛隨啄,群雌粥粥!
入主出奴 讀音: rù zhǔ chū nú 釋義: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,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;把前者奉為主人,把后者當作奴仆。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不入于老,則入于佛。入于彼,必出于此;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!
屈指可數 讀音: qū zhǐ kě shǔ 釋義: 形容數目很少,扳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自期殞命在春序,屈指數日憐嬰孩!
如聞其聲,如見其人 讀音: rú wéi qí shēng,rú jiàn qí rén 釋義: 象聽到他的聲音,象見到他本人一樣。形容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獨孤申叔哀辭》:“濯濯其英,曄曄其光,如聞其聲,如見其容!
刃迎縷解 讀音: rèn yíng lǚ jiě 釋義: 比喻順利解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貞曜先生墓志銘》:“及其為詩,劌目鉥心,刃迎縷解!
少安毋躁 讀音: shǎo ān wú zào 釋義: 少:稍微,暫時;安:徐緩,不急;毋:不要;躁:急躁。暫且安心等一會兒,不要急躁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“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聽仆所為,少安無躁!
神施鬼設 讀音: shén shī guǐ shè 釋義: 形容詩文十分精妙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貞曜先生墓志銘》:“刃迎縷解,鉤章棘句,掐擢胃腎,神施鬼設,間見層出!
士飽馬騰 讀音: shì bǎo mǎ téng 釋義: 軍糧充足,士氣旺盛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士飽而歌,馬騰于槽!
深居簡出 讀音: shēn jū jiǎn chū 釋義: 簡:簡省。原指野獸藏在深密的地方,很少出現。后指常呆在家里,很少出門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浮屠文暢師序》:“夫獸深居而簡出,懼物之為己害也!
食不下咽 讀音: shí bù xià yàn 釋義: 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。形容憂心忡忡,不思飲食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張中丞傳后敘》:“霽云(南霽云)慷慨語曰:‘云來時,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!云雖欲獨食,義不忍;雖食,且不下咽!
視若無睹 讀音: shì ruò wú dǔ 釋義: 睹:看見。雖然看見了,卻象沒有看見一樣。指對眼前事物莫不關心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是以有力者遇之,熟視之若無睹也!
投閑置散 讀音: tóu xián zhì sàn 釋義: 投、置:安放;閑、散:沒有事干。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職位或沒有安排工作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動而得謗,名亦隨之。投閑置散,乃分之宜!
十生九死 讀音: shí shēng jiǔ sǐ 釋義: 形容歷盡艱險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八月十五贈張功曹》詩:“十生九死到官所,幽居默默如藏逃。下床畏蛇食畏藥,海氣濕蟄熏腥臊!
通都大邑 讀音: tōng dū dà yì 釋義: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!
天昏地暗 讀音: tiān hūn dì àn 釋義: 昏:天黑。天地昏黑無光。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。也比喻政治腐敗,社會黑暗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!
貪多務得 讀音: tān duō wù dé 釋義: 貪:求多;務:務必。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。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!
同工異曲 讀音: tóng gōng yì qǔ 釋義: 工:細致,巧妙;異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。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講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!
泰山北斗 讀音: tài shān běi dǒu 釋義: 泰山:東岳,在山東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。 出處: 《新唐書·韓愈傳贊》:“自愈沒,其言大行,學者仰之如泰山、北斗云!
痛定思痛 讀音: tòng dìng sī tòng 釋義: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后,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。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與李翱書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當痛之時,不知何能自處也!
啼饑號寒 讀音: tí jī háo hán 釋義: 啼:哭;號:叫。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。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!
頭童齒豁 讀音: tóu tóng chǐ huò 釋義: 童:原指山無草木,比喻人禿頂;豁:缺口。頭頂禿了,牙齒稀了。形容人衰老的狀態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?”
投井下石 讀音: tóu jǐng xià shí 釋義: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里,不伸手救他,反而推他下去,又扔下石頭。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一旦臨小利害,落陷阱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!
文恬武嬉 讀音: wén tián wǔ xī 釋義: 恬:安閑;嬉:玩樂。文官安閑自得,武官游蕩玩樂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,吃喝玩樂,不關心國事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撰平淮西碑文表》:“相臣將臣,文恬武嬉,習熟見聞,以為當然!
萬簽插架 讀音: wàn qiān chā jià 釋義: 形容書籍極多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》詩:“鄴侯家多書,插架三萬軸。一一懸牙簽,新若手未觸!
文從字順 讀音: wén cóng zì shùn 釋義: 從:服從,順從;順:通順。指文章通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南陽樊紹述墓志銘》:“文從字順各識職,有欲求之此其躅!
細大不捐 讀音: xì dà bù juān 釋義: 細:微,;捐:舍棄。小的大的都不拋棄。形容包羅一切,沒有選擇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!
問道于盲 讀音: wèn dào yú máng 釋義: 向瞎子問路。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,不解決問題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答陳生書》:“足下求速化之術,不于其人,乃以訪愈,是所謂借聽于聾,求道于盲!
先睹為快 讀音: xiān dǔ wéi kuài 釋義: 睹:看見。以能盡先看到為快樂。形容盼望殷切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:“朝廷之士,引頸東望,若景星鳳凰之始見也,爭先睹之為快!
無理取鬧 讀音: wú lǐ qǔ nào 釋義: 毫無理由地跟人吵鬧。指故意搗亂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答柳柳州食蝦蟆》詩:“鳴聲相呼和,無理只取鬧!
軒然大波 讀音: xuān rán dà bō 釋義: 軒然:波濤高高涌起的樣子。高高涌起的波濤。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岳陽樓別竇司直》詩:“軒然大波起,宇宙隘而妨!
旋乾轉坤 讀音: xuán qián zhuǎn kūn 釋義: 扭轉天地。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。也指人魄力極大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陛下即位以來,躬親聽斷,旋乾轉坤!
秀出班行 讀音: xiù chū bān háng 釋義: 秀出:高出,引伸為才能出眾,優秀;班行:班次行列,指在朝為官的位次,后也指同列、同輩。才能優秀,超出同輩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秀出班行,乃動帝目!
雪虐風饕 讀音: xuě nüè fēng tāo 釋義: 虐:暴虐;饕:貪殘。又是刮風,又是下雪。形容天氣非常寒冷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祭河南張員外文》:“歲弊寒兇,雪虐風饕!
秀外慧中 讀音: xiù wài huì zhōng 釋義: 秀:秀麗;慧:聯盟。外表秀麗,內心聰明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才畯滿前,道古今而譽盛德,入耳不煩,曲眉豐頰,清聲而便體,秀外而惠中!
煦煦孑孑 讀音: xù xù jié jié 釋義: 指小仁小義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煦煦為仁,孑孑為義!
一舉成名 讀音: yī jǔ chéng míng 釋義: 原指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。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國子監司業竇公墓志銘》:“公一舉成名而東!
搖尾乞憐 讀音: yáo wěi qǐ lián 釋義: 狗搖著尾巴向主人乞求愛憐。比喻裝出一副可憐相向人討好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應科目與時人書》:“若俯首帖耳、搖尾而乞憐者,非我之志也!
休養生息 讀音: xiū yǎng shēng xī 釋義: 休養:何處保養;生息:人口繁殖。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蕩之后,減輕人民負擔,安定生活,恢復元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高宗、中、睿,休養生息,至于玄宗,受報收功!
一視同仁 讀音: yī shì tóng rén 釋義: 原指圣人對百姓一樣看待,同施仁愛。后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,不分厚薄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!
一落千丈 讀音: yī luò qiān zhàng 釋義: 原指琴聲陡然降落。后用來形容聲譽、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聽穎師彈琴》:“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勢一落千丈強!
業精于勤 讀音: yè jīng yú qín 釋義: 業:學業;精:精通;于:在于;勤:勤奮。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業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毀于隨!
一噴一醒 讀音: yī pēn yī xǐng 釋義: 原指斗雞用水噴,使之清醒后再斗。后比喻推動督促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斗雞聯句》:“一噴一醒然,再接再礪乃!
語言無味 讀音: yǔ yán wú wèi 釋義: 指說的話枯燥無味或庸俗無聊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!
嶄露頭角 讀音: zhǎn lù tóu jiǎo 釋義: 嶄:突出;露:顯露。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。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雖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焉!
雜亂無章 讀音: zá luàn wú zhāng 釋義: 章:條理。亂七八糟,沒有條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其為言也,亂雜而無章!
蠅營狗茍 讀音: yíng yíng gǒu gǒu 釋義: 比喻為了追逐名利,不擇手段,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,象狗一樣的不識羞恥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朝悔其行,暮已復然,蠅營狗茍,驅去復返!
異曲同工 讀音: yì qǔ tóng gōng 釋義: 工:細致,巧妙;異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。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!
眾目睽睽 讀音: zhòng mù kuí kuí 釋義: 睽睽:張目注視的樣子。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。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鄆州溪堂詩并序》:“新舊不相保持,萬目睽睽,公于此時能安以治之!
語焉不詳 讀音: yǔ yān bù xiáng 釋義: 指雖然提到了,但說得不詳細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荀與楊也,擇焉而不精,語焉而不詳!
再接再厲 讀音: zài jiē zài lì 釋義: 接:接戰;厲:磨快,引伸為奮勉,努力。指公雞相斗,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。比喻繼續努力,再加一把勁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斗雞聯句》:“一噴一醒然,再接再礪乃!
坐井觀天 讀音: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釋義: 坐在井底看天。比喻眼界小,見識少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坐井而觀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!
指天誓日 讀音: zhǐ tiān shì rì 釋義: 誓:發誓。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。表示意志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負,其若可信!
越瘦秦肥 讀音: yuè shòu qín féi 釋義: 比喻痛癢與己無關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視政之得失,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,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!
再接再礪 讀音: zài jiē zài lì 釋義: 接:交戰;礪:磨礪。原謂雞再磨嘴,然后再相斗。后用以指繼續努力,堅持不懈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、孟郊《斗雞聯句》:“一噴一醒然,再接再礪乃!
燭照數計 讀音: zhú zhào shù jì 釋義: 用燭照著,按數計算。比喻料事準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!
虛張聲勢 讀音: xū zhāng shēng shì 釋義: 張:鋪張,夸大。假裝出強大的氣勢。指假造聲勢,借以嚇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淄青、恒冀兩道,與蔡州氣類略同,今聞討伐元濟,人情必有救助之意,然皆暗弱,自保無暇,虛張聲勢,則必有之!
赫赫巍巍 讀音: hè hè wēi wēi 釋義: 顯赫高大的樣子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賀冊尊號表》:“眾美備具,名實相當,赫赫巍巍,超今冠古!
不斷如帶 讀音: bù duàn rú dài 釋義: 〖解釋〗猶不絕如縷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、氣息等低沉微弱、時斷時續。 出處: 〖出處〗《新唐書·韓愈傳贊》:“自晉汔隋,老佛顯行,圣道不斷如帶!
遲疑不斷 讀音: chí yí bù duàn 釋義: 〖解釋〗猶言遲疑不決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淪淮西事宜狀》:“遲疑不斷,未有能成其事者也!
聱牙佶屈 讀音: áo yá jí qū 釋義: 聱牙:不順口;佶屈:曲折。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周浩殷盤,佶屈聱牙。
謷牙詰屈 讀音: áo yá jié qū 釋義: 同“詰屈聱牙”。謷,通“聱”。詰屈:同“佶屈”,曲折,引申為不順 出處: 語出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周浩殷盤,佶屈聱牙!
不敢自專 讀音: bù gǎn zì zhuān 釋義: 自專:擅自專斷。不敢自作主張,獨自行事。有自謙的意思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褅夾議》:“凡在擬議,不敢自專。
材雄德茂 讀音: cái xióng dé mào 釋義: 指才德杰出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》:“其監統中貴,必材雄德茂,榮耀寵光,能俯達人情,仰喻天意者,然后為之!
蟲魚之學 讀音: chóng yù zhī xué 釋義: 指繁瑣的考據訂正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后》詩:“《爾雅》注蟲魚,定非磊落人。
堆金迭玉 讀音: duī jīn dié yù 釋義: 形容財富極多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華山女》詩:“抽釵脫釧解環佩,堆金迭玉光青熒!
恩逾慈母 讀音: ēn yú cí mǔ 釋義: 逾:超過。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。形容恩情深厚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》:“陛下恩逾慈母!
鳳泊鸞漂 讀音: fèng bó luán piāo 釋義: 飄、泊:隨流飄蕩。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,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峋嶁山》詩:“科斗拳身薤倒披,鸞飄鳳泊拏虎螭!
渾然天成 讀音: hún rán tiān chéng 釋義: 形容詩文結構嚴密自然,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。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上襄陽于相公書》:“閣下負超卓之奇才,蓄雄剛之俊德,渾然天成,無有畔岸!
交口贊譽 讀音: jiāo kǒu zàn yù 釋義: 交:一齊,同時。異口同聲地稱贊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志厚墓志銘》:“諸公要人,爭欲令出我們下,交口薦譽之!
詰屈聱牙 讀音: jié qū áo yá 釋義: 詰屈:同佶屈,曲折,引申為不順暢;聱牙:讀起來拗口、別扭。形容文字晦澀艱深,難懂難讀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!
景星鳳皇 讀音: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釋義: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風到景星和鳳凰。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。 出處: 唐韓愈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:“朝廷之士,引頸東望,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,爭先睹之為快!
裾馬襟牛 讀音: jū mǎ jīn niú 釋義: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。亦作“襟裾馬!。 出處: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!
圣經賢傳 讀音: 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釋義: 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。 出處: 唐韓愈《答殷侍御書》:“圣經賢傳,屏而不省,要妙之義,無自而尋!
是非顛倒 讀音: shì fēi diān dǎo 釋義: 是:對;非:錯。把錯的說成對的,對的說成錯的。把是非弄顛倒了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施先生墓銘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箋注紛羅,顛倒是非!
行成于思 讀音: xíng chéng yú sī 釋義: 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業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毀于隨!
形單影只 讀音: xíng dān yǐng zhī 釋義: 只:單獨。形容孤獨,沒有同伴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承先人后者,在孫惟汝,在子唯吾,兩世一身,形單影只!
旋干轉坤 讀音: xuán qián zhuǎn kūn 釋義: 扭轉天地。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。也指人魄力極大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陛下即位以來,躬親聽斷,旋干轉坤!
邀功求賞 讀音: yāo gōng qiú shǎng 釋義: 求取功勞和獎賞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本無運慮深謀,意在邀功求賞!
一龍一豬 讀音: yī lóng yī zhū 釋義: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兩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!歉斐,乃一龍一豬!
魚魚雅雅 讀音: yú yú yǎ yǎ 釋義: 形容車駕前行威儀整肅的樣子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元和圣德詩》:“駕龍十二,魚魚雅雅!
嶄露頭腳 讀音: zhǎn lù tóu jiǎo 釋義: 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。 出處: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雖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焉!
半涂而罷 讀音: bàn tú ér bà 釋義: 〖解釋〗半路上終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。同“半涂而廢”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陛下持之不堅,半涂而罷,傷威損費,為弊必深!
躍馬彎弓 讀音: yuè mǎ wān gōng 釋義: 〖釋義〗馳馬盤旋,張弓要射。形容擺開架勢,準備作戰。后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,實際上并不立即行動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雉帶箭》詩:“將軍欲以巧伏人,盤馬彎弓惜不發!
彫肝琢腎 讀音: diāo gān zhuó shèn 釋義: 〖解釋〗形容苦心琢磨。 出處: 〖出處〗語出唐·韓愈《贈崔立之評事》詩:“勸君韜養待征招,不用雕琢愁肝腎!
蜂屯蟻雜 讀音: fēng tún yǐ zá 釋義: 〖解釋〗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。同“蜂屯蟻聚”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送鄭尚書序》:“撞搪呼號以相和應;蜂屯蟻雜,不可爬梳!
畫蛇著足 讀音: huà shé zhuó zú 釋義: 〖解釋〗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無益,反而不合適。同“畫蛇添足”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感春》詩之四:“畫蛇著足無處用,兩鬢雪白趨埃塵!
戢鱗委翼 讀音: jí lín wěi yì 釋義: 〖解釋〗比喻人退出官場,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。同“戢鱗潛翼”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贈鄭兵曹》詩:“我材與世不相當,戢鱗委翼無復望!
繼繼承承 讀音: jì jì chéng chéng 釋義: 〖解釋〗指前后相承,延續不斷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圣子神孫,繼繼承承,于千萬年,敬戒不怠!
間見層出 讀音: jiàn xiàn céng chū 釋義: 〖解釋〗先后一再出現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貞曜先生墓志銘》:“及其為詩,劌目鉥心,刃迎縷解,鉤章棘句,掏擢胃腎,神施鬼設,間見層出!
襟裾馬牛 讀音: jīn jú mǎ niú 釋義: 〖解釋〗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。 出處: 〖出處〗語出唐·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!
落阱下石 讀音: luò jǐng xià shí 釋義: 〖解釋〗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。同“落井下石”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一旦臨小利害,僅如毛發比,反眼若不相識;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!
明昭昏蒙 讀音: míng zhāo hūn méng 釋義: 〖解釋〗昭:明白;蒙:愚昧無知。聰明而通曉事理,愚昧而不明事理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獨孤申叔哀辭》:“眾萬之生,誰非天邪?明昭昏蒙,誰使然邪?”
起居無時 讀音: qǐ jū wú shí 釋義: 〖解釋〗起居:作息,日常生活。形容日常生活沒有規律。 出處: 〖出處〗唐·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起居無時,惟適之安!
|
安庆唤缓汽车服务有限公司
|